“雙減”政策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措施,旨在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按照“校外治理、校內保障”工作思路,通遼市堅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全力打好“校外治亂”“作業管理”“課后服務”等組合拳,構建科學健康純凈的基礎教育生態。
“雙減”這一年,通遼市切實做好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減法”、課堂教學質量和課后服務水平的“加法”,創新作業設計,提高課堂效率,中小學校園正在發生可喜變化。通遼市教育局下發了《關于規范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作業管理的規定》,明確提出了九項作業管理規定,鼓勵小學3—6年級書面作業周一至周四不回家,周末作業不超時,提倡教師布置作業之前試做學生作業;學校在通遼市教育云“家?;臃掌脚_”中公示作業,并錄入平均完成時間,便于各學科統籌作業完成時間。
“雙減”這一年,為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通遼市加強學校常規管理,創新課后服務模式,為全市329所義務教育學校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基本解決了學生各類學習需求,真正將課后服務工作打造成了家長點贊、社會好評的民心工程,切實減輕了家長負擔。
“雙減”這一年,通遼市堅持減輕校內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兩手抓”。目前,全市304個學科類培訓機構已全部壓減,非學科類機構已按照相關要求完成分類管理交接。此外,實現了329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全覆蓋,惠及17萬名學生。同時,全面開展“三會一查”工作,建立“雙減”承諾、示諾、踐諾、評諾制度,要求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向學生家長公開校內教學提質、規范作業管理、減輕作業負擔、優化課后服務等方面的具體措施和辦法,公示承諾內容的實施情況。
下一步,針對農村義務教育薄弱環節,通遼市將會繼續推出導師制,教師組團進村社、進課堂,將家庭教育指導送進村里、送到家里,努力達到全域覆蓋,多方有效協調,家校共同努力,為這一民心工程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薛靜)(作者系通遼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