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興蒙”項目資金5000萬元,“揭榜掛帥”項目資金4522萬元,科技重大專項資金4000萬元,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3296萬元,科技創新獎補資金1645萬元,科技成果轉化資金1475萬元,科技人才與合作資金1190萬元……連日來,鄂爾多斯提速下達一筆筆“真金白銀”,為企業科技創新普降“及時雨”。
2022年上半年,鄂爾多斯市下達惠企科技專項資金21128萬元,共資助、獎補項目262項,惠及科技創新主體146家,其中企業單位108家,非企業單位38家。
依據“科技新政30條”,鄂爾多斯市發布了企業科技創新稅惠政策、企業創新能力提升政策、企業研發平臺提質政策、企業研發活動支持政策、企業科技人才引育政策、企業科技創新服務政策等一攬子科技惠企政策,推進科技惠企政策應知盡知、應享盡享,以政策有“愛”助力創新無“礙”。
行動,標注著新時代的方位;成果,刻錄著新征程的步履。
國務院、自治區出臺了穩經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科技興蒙”行動全面落地,鄂爾多斯的“回響”鏗鏘有力。
從開足馬力生產的零碳產業園到“頭腦風暴”轉化為科研成果的碳中和研究院,從將科創作為第一動力的專精特新企業到人才匯聚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鄂爾多斯,人才引育和科技創新已然成為“拉滿”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作為一座資源型城市,要擺脫以資源“解題”的方式,另辟蹊徑解答好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考題”,以漂亮的“卷面”和優秀的“分數”展現新勢力、釋放新實力,科技的賦能和人才的助力,為鄂爾多斯高質高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經過科學“洗牌”,鄂爾多斯構建多元化產業格局。2022年,鄂爾多斯以能源產業、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方向,推進產業集群培育行動,重點打造18條產業鏈。其中,“風光氫儲車”產業集群等尤為引人注目,以氫能產業為例,到2025年底,全市將形成40萬噸以上穩定可再生氫供應,各類氫燃料電池車輛達到5000臺以上,布局90座以上各類加氫站,開展合成氨、合成甲醇領域清潔氫替代化石能源制氫的規?;痉?。
產業轉型加速“升級”,到底需要輸入什么樣的“代碼”?
鄂爾多斯在“編程”中,聚焦結構轉型,聚力產業升級,聚效鏈條延伸,把“人才鄂爾多斯”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雙一號工程”來抓,全面增強產業要素的吸附力和發展環境的磁場力,讓科技創新和人才引育始終“置頂”于產業布局。
在自治區率先推出“揭榜領題”機制,以深圳為“參照”,圍繞人才引育和科技創新等方面精準查找自身短板,研究制定《“揭榜領題、對標創建”工作行動方案》,明確“清單”,定時“消單”,確保以一流的機制,變科創、人才的“流量”為“留量”,最終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增量”。
蓋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
鄂爾多斯圍繞落實“科技興蒙”行動和“人才鄂爾多斯”戰略,搭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零碳產業園、碳中和研究院三大“聚才平臺”,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堅持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一體推進,創新實施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雙倍增”計劃,打造頭部企業引領、高新技術企業支撐、“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配套的科技創新企業群,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70家,培育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團隊116個,吸引集聚創新創業人才2600余名,構建起“項目+人才”的優質“滾動式”循環鏈。
栽好梧桐樹,才有鳳凰棲。鄂爾多斯堅持從頂層設計入手,力推“人才新政30條”,下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愛才的“一盤棋”,人才發展政策體系不斷迭代升級。每年至少投入1億元,從購房補貼、生活補貼、獎補資金等方面,對新引進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最高給予200萬元的資金支持,探索將快遞員、網約配送員、養老護理員等新興職業納入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范圍。設立專家服務中心,為高層次人才提供戶口遷移、子女就學等“一站式”服務。建立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服務制度,在文旅、交通、醫療保健等領域推出15項便捷服務,持續優化“如魚得水、如鳥歸林”的一流創新生態。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
科創加人才,正在鄂爾多斯大地發生著能量“裂變”。
2022年,全市預算安排科技專項資金9.79億元,同比增長31.9%。新引進正高級職稱緊缺人才68名、碩博研究生389人。一批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落地到生產線,一批優秀人才在創新精進中為鄂爾多斯形象“代言”。(記者 王玉琢 通訊員 張曉艷 馬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