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錫林郭勒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國務院、自治區黨委、政府工作部署要求,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緊扣筑牢“兩個屏障”、建設“兩個基地”和“一個橋頭堡”戰略定位,履職盡責、擔當作為,以強有力的舉措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決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著力提升自然資源保護、利用和管理水平,為全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 全面摸清我盟自然資源“家底”
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底數支撐
錫林郭勒盟有序推進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運用“互聯網+調查”機制,全流程嚴格實行質量管控,匯集105萬個調查圖斑數據,建立盟旗兩級國土調查數據庫以及管理系統和盟級數據分析與共享平臺,全面摸清了全盟國土利用現狀。
二 認真開展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
積極謀劃全盟生態文明建設新格局
按照保護面積不減少、保護強度不降低、保護性質不改變的原則,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的基礎上,錫林郭勒盟科學有序統籌布局生態、農業、城鎮空間,優化國土空間結構布局。編制完成了盟級和13個旗縣市(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初稿,統籌實施“三區三線”劃定工作,初步劃定結果已上報自然資源部審核。
采用“統一部署,分級使用”的模式,由盟級統建全盟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目前核心系統已試運行上線。同時,結合村莊分類成果,有序開展“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引導土地空間資源要素重新配置,科學布局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合理安排農村經濟發展、村莊建設、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與社會事業發展等各項用地。
截至目前,全盟編制完成村莊規劃237個,占“應編盡編”村莊規劃數量的74.52%,有效保障農村牧區各類開發建設活動有序開展,實現以項目促發展,全面推動一、二、三產業的高度融合。
三 全力推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綠色礦山建設
促進自然資源生態系統保護修復
錫林郭勒盟堅持“誰開發、誰治理”的原則,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中持續發力,相繼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完善了責任落實和考核機制,全面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治理。
根據各地土壤、降雨量、植被等客觀條件,因地制宜提出植被恢復治理標準?!笆濉睍r期以來,全盟累計投入治理資金37.73億元,完成在期礦山治理面積198.77平方公里。
2021年,錫林郭勒盟全面摸清了歷史遺留和責任主體滅失采坑底數,通過爭取上級生態修復獎補資金、全盟露天煤礦排土場出讓收益支持等措施專項用于歷史遺留無主廢棄采坑治理工作,累計投入資金4.03億元。
錫林郭勒盟下大力氣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制定印發了相關政策文件,指導綠色礦山建設由點到面、集中連片推進,逐步形成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實行動態管理,組織開展了綠色礦山建設“回頭看”,申請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分三批將不符合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的22家礦山企業移出綠色礦山名錄。截至目前,全盟已建成綠色礦山26家。
四 協調保護資源和保障發展的關系
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錫林郭勒盟從嚴控制和規范礦山開發建設,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作為全局性、戰略性的頭等大事,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突出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加強礦產資源開發源頭管控,明確不再在草原上新上礦山開發項目;從嚴控制現有探礦權轉采礦權手續辦理;推動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有序退出,全盟自治區及以上自然保護區內的73個采礦權和77個探礦權已全部退出。
下一步工作中,錫林郭勒盟將繼續把保護草原生態環境作為第一位的、壓倒性的任務,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把中央、國務院、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到實際工作之中。堅持源頭嚴控、過程嚴管、后果嚴懲,扎實推進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綠色礦山建設等各項工作任務,加快還舊賬,不再欠新賬,讓錫林郭勒大草原不再經受創傷、永葆美麗容顏,著力構筑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