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jokha"><th id="jokha"></th></em>

          1. <nobr id="jokha"></nobr>

            首頁 > 推薦閱讀 > 正文

            人民英雄紀念碑背后的故事——讀殷雙喜《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紀念碑研究》

            雄偉的天安門,巍峨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圣地。

            可是你知道嗎,人民英雄紀念碑作為“紀念碑綜合體”,它創造了新中國多少個第一?它的背后,又隱藏了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殷雙喜的《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紀念碑研究》,是國內第一本全面、系統研究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學術專著。該書為我們構筑了一幅新中國第一項大型公共藝術工程的全景圖。它不僅最大限度還原了歷史真實,客觀記錄、描述了這一工程的全過程,同時,從這項長達8年的項目中,透露出了諸多歷史、文化、政治、社會的信息。它不僅對今天的城市紀念碑藝術的建設和公共藝術制度建設有著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還為新中國雕塑史研究提供了一個翔實可信的研究個案。同時,本書對中國藝術史寫作,也提供了一個有意義的文本和范例。

            例如,在方法論上,作者吸收了法國年鑒學派的方法,本書關注點不僅放在作品即“文本”上,它還非常關注人的活動,關心日常生活的細節。本書不僅涉及領導人與人民英雄紀念碑建設的相關事項,還涉及普通助手、石雕工人們的工作以及生活,甚至寫到了他們的報酬、伙食、差旅、業余活動,如晚上聽戲等。所以,讀者在閱讀時,會產生一種沉浸感,那個時代特有的氣息會撲面而來。

            這本《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紀念碑研究》究竟揭示了人民英雄紀念碑背后哪些故事,這些故事又給人什么啟示?筆者從個人的專業興趣出發,略舉一二。

            筆者首先感興趣的,是這個項目中始終存在著建筑與雕塑之間關系的糾纏。

            紀念碑項目中最重要的兩個人,梁思成和劉開渠,恰好分別是新中國建筑和雕塑的執牛耳者,也是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設計處并列的兩位處長。他們在合作期間的不同意見,代表了兩個行業的兩種眼光。

            人民英雄紀念碑當然是一個整體,但畢竟分為碑體和浮雕兩大部分。從它落成到現在,六十多年過去了,現在回過頭看,相對而言,印象最深,影響最大的,是碑體還是浮雕呢?

            對于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形設計,作者認為梁思成起了決定性作用。1951年8月,北京都市計劃委員會將其下屬設計組所繪的紀念碑草圖三種送呈北京市領導,該委員會副主任梁思成致信北京市領導,對送審的三種紀念碑草圖,從建筑工程和美學的角度,進行深入分析,闡述了他關于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基本設計思想。他的看法得到領導的重視和肯定,這些成為日后梁思成主持設計工作的基本思路。

            在雕塑方面,早在1949年9月23日,雕塑家、后任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的滑田友寫信給北京市建設局領導,建議在天安門廣場建一個雕塑建筑合組的紀念碑?;镉烟岢?,這個紀念碑的上部,由雕刻家做一個工、農、兵或工農的巨大群像,下部的臺座四周嵌入革命事跡的浮雕。

            人民英雄紀念碑是以建筑為主,還是以雕塑為主?碑頂是“建筑頂”還是“雕塑頂”?這兩個問題一直存在爭論。據梁思成后來回憶,方案出來慢的主要原因是碑頂形式定不下來。建筑師更希望是較為純粹的碑,雕塑家則希望碑頂和碑座四周以雕塑形式表現。梁思成是一直堅持“建筑頂”的,碑座四周的浮雕是他后來妥協的結果。

            滑田友力薦時任中央美院華東分院院長、杭州市副市長的劉開渠主持紀念碑的雕塑工作。經中央領導同意,1953年2月劉開渠從杭州到北京,將全副精力投入這項工作。在他到達北京前,中央美院一批畫家已經進行了最早的浮雕草圖起稿工作。參加這一工作的畫家有吳作人、王式廓、董希文、馮法祀、艾中信、彥涵、李宗津、王琦等。由畫家起稿的理由是,大多數雕塑作者沒有參加國內革命戰爭,也沒有相關的創作經驗,“對中國歷史不清楚”。劉開渠到北京后,認為畫家們已經完成了既定的任務,再深入下去就是雕塑家的事情了。

            直到1954年11月6日,在北京市政府的會議上,“建筑頂”和“雕塑頂”的爭論才塵埃落定,最后確定了“建筑頂”。后來,在浮雕的寬度上,劉開渠和梁思成也出現了不同意見。從雕塑的角度看,更寬一些效果會更好;從建筑的角度看,浮雕寬了,會影響碑體的聳立和挺拔感。

            書中傳達出來的這些信息,真實還原了當時雕塑和建筑的關系,也反映出當時雕塑的地位和實際影響力。

            辛亥革命后,現代雕塑進入了中國,但由于社會動蕩,這門藝術還沒有得到人們充分的認識和廣泛認同。人們還沒有對它建立起足夠的信心。當然,也正因為如此,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的成功,為中國大型戶外紀念性藝術的興起,起到了巨大的提振作用。引人遐想的是,如果當年雕塑家的意見被采納,建了一個以雕塑為主的紀念碑,現在來看,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筆者感興趣的還有,盡管當時建筑師和雕塑家從各自的專業出發,有著不同意見。但是他們都不約而同選擇了堅持民族文化的立場。這種高度一致與他們共同的留學背景以及當時全面學習蘇聯的氣氛,似乎很不一致。

            早在1949年滑田友給北京市建設局領導的信中,就提出“建筑和雕刻皆要盡可能應用中國民族性的特色”,“上部巨大的群像以鑄銅為優,上面可以貼金,下部全用白石(白玉石或白色大理石),而其形式最好和華表及橋欄以及宮內各部調和”。

            梁思成最早構思人民英雄紀念碑,也是從中國傳統文化出發的。在他心目中,這個紀念碑應該是什么樣子呢?一座塔?還是一個亭子?后來他得出結論,它應當像一座中國到處都能找到的石頭紀念碑。梁思成、林徽因在設計過程中,碑體參照的是唐碑原型,碑頂設計則參照中國傳統建筑,碑浮雕紋飾設計也主要參考了中國傳統紋飾。

            參與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的建筑師、雕塑家,大多有在國外學習西方藝術的經歷,但西方藝術教育的背景并沒有妨礙他們主動將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建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之中,主動追求中國氣派和民族風格。

            筆者還有一個興趣點,則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設機制。

            從本書披露的資料看,新中國成立初期,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建設過程中,體現了民主、開放、包容的精神,允許不同觀點爭論,始終保持探討、研究的氛圍,既有博采眾議,也有集中統一。這個項目的每一個決策都非常謹慎、周到。正因為這樣,才成就了傳世經典。

            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決策是民主的。1949年9月30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大會上,通過了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決議和毛澤東親自撰寫的碑文。下午6時,由毛澤東率領全體委員在天安門廣場紀念碑碑址舉行奠基典禮。

            決策之后,方案征集也是公開的。早期紀念碑方案征集由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負責,向全國征集設計方案,先后共征集到140多個草案。經評議,選出8個方案。

            方案的遴選,不僅聽取專家意見,還有公眾參與、發表意見的環節。第一輪選出的8個方案,就曾在天安門廣場公開征求首都各界及市民的意見。

            人民英雄紀念碑不僅重視方案的設計,還重視建設的組織工作。1951年2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就興建人民英雄紀念碑致函中央人民政府,不僅呈上紀念碑圖樣、模型、造價概算表,還有《紀念碑興建委員會組織規程草案》??梢?,對紀念碑建設的組織規程也有著完備、周詳的考慮。

            除了有公開的征集、設計程序,方案還經過反復討論。1951年8月,北京都市計劃委員會將人民英雄紀念碑草圖三種送呈北京市領導后。梁思成還提出了自己對于這三個草圖的批評意見。不久,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紀念碑奠基地點,陳列展出人民英雄紀念碑五分之一縮尺模型,再次公開征求意見。

            紀念碑方案經過修改調整后,1953年9月26日至10月30日,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正式舉行紀念碑設計方案展覽。將前期的修正方案、碑形圖樣、模型、浮雕和裝飾等初稿面向公眾展出一個月。邀請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及專家參觀,提供意見。

            這次展覽之后,根據群眾的反饋意見,浮雕稿的題材才最后確定。碑身和碑形也再次進行了修改。由于紀念碑一直存在“雕塑頂”和“建筑頂”的爭論,經過反復研究,直到1954年11月6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會議上,才最后確定了“建筑頂”。同時,會上還決定一反中軸線建筑的慣例,將紀念碑朝向改變為——“八個大字向北”。

            書中列舉的種種細節非常有意義??梢哉f,在公共藝術的建設機制上,人民英雄紀念碑開了一個好頭,這種謹慎、民主、公開的方式,對我們今天如何建設公共藝術也具有啟示意義。

            《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紀念碑研究》主張讓材料自己說話,作者并不急于表達態度。但在字里行間,我們常??梢圆蹲降皆S多有意思的細節??傊?,這本書可以引導讀者展開自己的想象,運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在心中建構一幅人民英雄紀念碑建設圖景,腦海中浮現出當時的場景,這也許就是這部著作讀來讓人趣味橫生的地方。

            (作者:孫振華,系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教授、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

            [責任編輯:孫麗榮]

            版權聲明

            一、凡注明來源為"正北方網"、"北方新報"、"內蒙古日報社"、"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內蒙古正北方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二、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正北方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三、轉載聲明:本網轉載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請相關版權單位或個人持有效證明速與本網聯系,以便發放稿費。

            正北方網聯系方式:電話: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內蒙古
            国产乱子伦,无遮挡喷潮流白浆视频,人妻激情之同事少妇

                  <em id="jokha"><th id="jokha"></th></em>

                  1. <nobr id="jokha"></no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