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藏書票創作和收藏之風蔚然興起。7月2日,在第十二屆江蘇書展上,主辦方特別策劃了一場藏書票精品展,希望以這種形象生動的方式彰顯閱讀的魅力。封面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其中有來自李敬澤、蘇童、葉兆言、格非、畢飛宇等知名作家的藏書票。這些美術作品風格各異,品味高雅。
據記者現場了解,這些藏書票來自鳳凰出版傳媒集團。他們邀請國內100余位版畫家,專門為參加2019年-2021年三屆“鳳凰作者年會”的作者量身定制。藏書票既是為人而做,又是因書而成,蘊含著書與人的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藏書票最早出現于15世紀的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由于早期書籍極為珍稀,這種藝術形式最初只是皇家或少數貴族階層擁有。后來隨著教育的普及和出版業的發展,書籍收藏不再是貴族階層的專利,藏書票亦趨于平民化并得到普及和推廣,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國。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發展,書籍的形態不斷演變,產生了多種新的文化平臺,尤其是當今迅猛發展的網絡傳播方式和多元讀物形式的出現,藏書之風略顯低落。然而,藏書票因其高雅精美、內涵豐富、獨具匠心等特點依然備受藏家青睞,并已逐漸從書籍中脫離出來,成為一種特別的收藏形式。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